名正在想的博客

《流浪地球》:一部有温度的科幻大片

By 名正在想


本文含有剧透。

《流浪地球》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,除了令人惊叹的特效水准外,其展现出的独特精神内核与人性温度,向科幻中融入了与好莱坞截然不同的中国味道,使其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。

一、对“家”的眷恋

这一点向来被我看做《流浪地球》原著的核心,“带着地球去流浪”,是末日背景下的一个独特解决方案,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人的乡土情怀,这种想象在好莱坞式电影中是从未出现过的。令我高兴的是,电影在改编中也一直在努力提取这一内核。

本片最初并未定于春节档上映,却把背景设定在 2075 年的春节,正是为了迎合家与团圆的情怀。从太空站与地面两条剧情线的主角也可以看出,两条线的主角作为一家人相互牵挂,同时借此将两条线联结在一起。姥爷韩子昂在上海地表遇险、救援无望时,摘下头盔,并不只是为了求死,更是为了呼吸最后一口家乡的空气,随后电影展开其临终回忆、并道出“带朵朵回家”的最后心愿。

此外,主线剧情之外的其他细节,如在紧急情况中,不同人物两次喊出“妈妈,我要回家”,同样是为了强化人物对家的眷恋。又如多次出现的“亲人两行泪”、韩子昂对妻子做葱花面的回忆、回家的各国救援队、在归家途中死去的鲸鱼、老何破烟盒里妈妈的字条……

二、集体主义、反个人英雄主义

尽管作为一部商业片,故事依然是围绕着几个主角展开的,但电影其实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:除了主角在努力,其他人也不是傻子。电影中的很多情节,更是直接展现了主角作为普通人面对命运的渺小与无力。

在前半段中,地面主角一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:赵志刚(刚子)牺牲自己救下韩子昂,韩子昂却没能多活几分钟;黄明用自己的电池给“火石”充电被活活冻死,结果那颗“火石”非但没能派上用场还被干脆打坏;杭州发动机与地下城,在他们赶到之前毁灭于岩浆之下;苏拉威西发动机还是被其他救援队点亮的……正如救援队长王磊所说,“这就是命啊”,即使是头顶光环的主角,作为一个普普通通救援队的一份子,也不得不服从于造化的捉弄。

太空站“叛逃”时,刘培强是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吗?不是,也有其他人在尝试爆破舱门进入总控室。刘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唯一的拯救方案、成为人类的英雄吗?不能,这个方案早就被科学家提出并经过计算否决了。发动机是只有主角的团队重启的吗?不是,他们在外来救援队的支援下才推动了撞针,而同时远方也有另外两座发动机被人重启。

除主线剧情之外,这一点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中,例如电影中出现的各国人员与元素、“火种”计划屏幕上的“FOR ALL MANKIND”字样等等。这些细节虽未展开叙事,却为集体主义叙事提供了良好的背景。

三、希望

说到“希望”这一点,就不得不说到韩朵朵的形象。电影剧情由韩朵朵在课堂上不相信希望开始,自韩朵朵发出通讯寻求团结结束,可以看出,韩朵朵个人的成长过程,正象征着人类在绝望之中重新“选择希望”的过程。正如韩朵朵在求援时所说(其实她是在紧急时刻照搬了班长的话),“希望,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;希望,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”。

不过,必须承认,韩朵朵的形象塑造并不太成功,她在整个剧情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,以致被戏称为“只会大喊大叫、等人来救”,最后的人物转变也显得有些突兀。实际上,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,正是这部电影的缺点之一。

四、其他

电影中的其他一些细节,似乎也若有若无地象征着什么。影片中多次出现韩朵朵吹泡泡糖吹破的镜头,这可能对应着原著中吹泡泡的小女孩灵儿,瞬间破灭的泡泡象征着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。韩子昂在回忆过去时提到“那时没有人关心太阳,人们都关心一种叫‘钱’的东西”,是否又暗示着人类面对无垠宇宙的肤浅呢?

电影的缺点

上文说过,本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所不足,尤其是刘启和韩朵朵两个主角的形象实在过于单薄,而“中澳合资”的配角 Tim 除了最后关头外似乎只会插科打诨……不过,李一一、何连科(老何)等配角形象倒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剧情紧凑但显得有些乱。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中,发生的故事很多,但或许是由于影片删减的原因,很多地方没有交代得清楚合理,不少本应展现细节的镜头一闪而过。以至于有些剧情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,我在二刷时才完全缕清所有的故事脉络。

最后,作为一个科幻迷,本来想给电影挑挑剧情 bug,但在二刷缕清剧情和各种细节后,却发现没有太多原则性问题可挑,那么……

请允许我抖个机灵:

本片最大 bug!韩子昂的妻子,做葱花面的手艺居然从来没有长进!以至于韩子昂“每天”都要吃如此难吃的葱花面!!!